知道我的意思吗?,我只是发现了它而已,就像灵光一闪。………”
路旁的咖啡厅、墙壁、地面轰轰轰发生爆炸。而坐在爆炸中间的两个梦境主人公却纹丝不动,金克斯惊奇的看着这一切,直到被突然炸到醒了过来。
除去盗梦的主题,回家的感情思路外,导演胡一飞还从细微处入手,无时无刻不在嵌入自己的科幻理论,紧紧勾起观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不仅有硬科幻理论,还有温情的画面,既能舒缓因为悬念和大场面带来的神经紧绷,还能起到点缀主题的作用,推动故事向前展,从而利用有限的篇幅,将几个主要角色塑造的有血有肉。
即使是美国人的罗杰-艾伯特自认为高雅脱俗,也不得不承认中国人崇尚的“家庭第一”价值取向,其实这个价值取向何止是中国人在遵从,在整个美国的电影里也一直都是主流价值取向。
柯布要回家,要回去见两个孩子,可他不能回家……为什么不能回家?
“真是个混蛋啊,一个钩子又一个钩子的抛出来,让你不忍眨眼。”
剧情行进间丝毫不拖泥带水,几个简洁明了的镜头切换间,就带观众到达了另一个宽敞的都市场景之中。影院中的观众们不禁乍舌,这简直就像坐在电影院里。就置身处地的进行了一场环球旅行一般,还全都是最美的景色。
他们开始庆幸自己是买了一张电影票,而没有因为那几美金的票价差价而去购买普通票。
梦境世界,只要你想想,就会有无限可能。脚下没有路?没关系,径直走过去,一条钢铁大桥凭空搭建起来,如一道彩虹,直挂到街道对面的大楼中去。
两个梦境的主人公就在这高楼大厦之间的钢铁大桥上穿行自如。
四面还是倒立、折叠的摩天大楼场景,车子自上下左右四面八方行走,宛如置身在无数摩天大厦的未来世界中一般。
迷宫?那都是小儿科了,镜像对立理论之下,敲碎了玻璃,马上出现一条长长的走廊。
“酷!”
不知道多少观众都要被这部电影中层出不穷的科幻小包袱,引得头皮发麻了。
然而文艺爱好者也不会失望,他们可以拿作品中的梦境和心理学说事,大家都有过不少经验。
如果看过《机器猫》,那会是一个绝佳的对比,让孩子们喜闻乐见的题材,也拿做梦枕头套过三重梦境。
博尔赫斯大半辈子都在各类神秘几何图形的结构下写梦、镜子、迷宫之类,而且他随便往前一追溯,远到《一千零一夜》里各类玄幻结构,近到诸位宗教界人士的冥想宇宙结构,说明许多仁兄都没事动过“现实世界是否一场梦”之类的念头。
科幻小说的例子就不多提了。其实何需文艺作品来武装,随便找个朋友聊天,他也许都会跟你念叨些类似念头。而且从不只从一个人嘴里听过如下的段子:“我小时候也经常想,各种至小微粒里里是不是有无限小的宇宙,我们是不是被包在另一个微粒里,外面有无数重宇宙?又或者,我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