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震关中 后记(1 / 1)

小说:武道狂之诗 作者:乔靖夫

从前有个说法谓「穷文富武」,就是说贫家子弟多尚读书习文,考取功名,图个发迹的出路;相反习武的要有所成,必得有相当的家财。细想也有些道理:从前的习武者单是要拜一位有名的师父,供奉花费就绝对不少;而且练武下苦功甚耗体力,平日的营养休息亦不能缺,可见实是衣食无忧的有闲阶级玩意——看近期的电影《叶问》,或者《水浒传》里「九纹龙」史进拜师的情节,可见一二。当然这个说法未至于绝对,也有几分真实。武侠小说里描写的顶尖武林门派,也有点相近的味道:大群人长居深山,整天钻研武学,既不事生产,又没有像日本武士阶层般的政治权力,衣食金钱从何而来?假设古代确实有这种「武者集团」存在,背后需要丰厚的经济条件供养,相对也就必然拥有极为特殊的社会地位。《武道狂之诗》里,把武林门派和武者描写成一种「没有世袭制度的贵族」,就是出于如此的思考。当然我这种「虚拟武林」的构思,主要不是为了建立什么合理原则,说到底还是为了增加小说阅读的趣味(正如我在书中加入的真实武术材料一样)。武侠的本质就是浪漫与幻想,如果事事太认真,那是煞风景;不过有时加添点真实的依据,那么想象的部分又会更容易让读者投入。这一卷写了更多武林门派,其中不少都是以今天仍存的真实武术派别为蓝本,而且名字相同。为免误会,不得不再作些解说。现存的许多武术拳系,所上溯的传承或所宗的创派人物,都只到清朝。比如「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或者「心意拳/形意拳」祖师姬际可,皆是清朝人。但这本小说里的时代是明朝正德年间,又何来「八卦门」和「心意门」?我是在胡乱写吗?其实我相信一种武术,不可能一时一地由一人凭空创造,在这些创派祖师之前,也必然已经存在相近的武技,经过每代积累演变,才成为后来的门派。本书就是依此想法,既参考现存武术的特色,又加以大幅的创作,虚构明朝中叶这些「曾经存在的更古老门派」。如上面说过,真真假假混成一块儿,正是小说的乐趣所在,各位武林朋友读到不实之处,想不会太介怀吧?◇◇◇◇写此文前一天,享誉影坛与武坛的石坚前辈,以九十六岁高寿与世长辞。坚叔不止是擅演反派的武打片影星,也是一位货真价实的武者,年轻时于鼎鼎大名的「精武体育会」学有所成,精擅鹰爪、螳螂、罗汉等多门武术,银幕上打的全是真功夫。——在旧粤语武打片时代,制作条件不充裕,并没有像今天的电影般精密仔细的武术动作设计和剪接,不少对打招式都要在长镜头下半即兴演出,要打得逼真,很靠个人功底和临场反应。坚叔常演的是要被打倒的歹角,可以想象难度就更高了。坚叔在《黄飞鸿》系列的「奸人」形象如何深入民心,自不用多说;电影及电视版《倚天屠龙记》两演「金毛狮王」谢逊,连原作者金庸都盛赞;《龙争虎斗》演李小龙死敌韩先生,更是功夫片「最强反派」的世界经典。我谨在此向这位杰出武术家与性格巨星致敬。乔靖夫二零零九年六月五日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友情链接: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站点地图xml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nonameboo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cript charset="UTF-8" src="/static/js/m.js"></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