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我读春秋的(2 / 3)

“少爷肯定是精通文理,才能对这句读之学,有如此精深的造诣,不知道少爷所治何学?”

“《尚书》还是《周易》?”

说到这里,宋濂就是目光灼灼的望着任以虚说道。

现在的科举,考的是四书五经。

其中四书乃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难度较低,是所有人都必学的。

而五经乃是则要精深许多,儒生只要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当中选其一精研即可。

其中尚书跟周易算是最难。

尚书难,是因为其内容最多,涉猎范围太广,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得博闻强记才行。

而且最重要的是......其实现在存在的尚书,是有所缺失的,其内容系统性遭到了损失。

这就导致儒生们研究尚书之时,还得费劲脑筋去推敲脑补一番。

这就导致对尚书的解法也都各有道理,总之就是杂乱的很,就这,还要求儒生必须得有自己的一套理解,还不能跟朱熹等圣人的思想冲突。

所以现在,世人都在说,能治尚书者,必得博古通今,极为考验一个人的儒学水平。

能成进士者,大多也是靠着尚书考取功名的。

至于周易为什么难......那就很明显了啊。

这门学问可不是说你想学,然后努力就能学会的,比起努力,更需要强大无比的天赋才行。

而宋濂能够教授太子,同时成为文坛第一人,那也是因为他同时精通五经。

而宋濂上来就猜测,任以虚治的是《尚书》还是《周易》,这算是对任以虚相当高的评价了啊。

“呵呵,儿子,跟老宋说说,你治的什么经。”

这下,朱元璋就是有些幸灾乐祸的看向了任以虚。

宋濂真是想多了啊。

还问任以虚治什么经?

朱元璋从认识任以虚开始,就没见到过他读书的。

还还治经呢?

你太看得起他了吧。

而朱元璋却也不只是幸灾乐祸而已。

他更想趁着这个机会,让宋濂好好在学问一道上,教育教育任以虚。

免得任以虚光是在那研究国策了,毕竟现在是儒生治国,在儒学上的水平够高,更能得到官员们的认可啊。

只要任以虚在学问上有所进步,那对于他日后进入朝廷,也有着天好处。

而宋濂可是当世第一大儒了,在学问一道上,也能好好教导任以虚一下。

果然.....这个时候,就只见到任以虚挠挠头,说道:“我不怎么读那些东西的。”

“啊?”

宋濂顿时瞪大眼睛,不读这些?

现在的儒生,凡是在学问上有所进步的,谁不是要通读这些儒家经典,在某一门上,更是要精研下去?

而任以虚能创出标点符号,肯定也是读过了许多经典,才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友情链接: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站点地图xml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nonameboo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cript charset="UTF-8" src="/static/js/m.js"></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