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夜路便很安全,使换班生产更加有保障。一些地方煤气公司遂谋划铺设地下管道网,使煤气能顺着管子流入大街小巷和厅堂馆所的灯具。
可以说,齐国工业化进程中最“鲜亮”的标记之一,就是这种发出苍白光色的人造光明,并由汉洲传到全世界,照亮那些仍旧处于黑暗中的“蒙昧”地区。
对煤气的应用,除了煤气灯外,齐国的研究人员还研发制造出了煤气炉和煤气灶,以供城市中产阶级和高收入阶层使用。这种“清洁能源”一经推出,立时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因为,煤气灶的使用绝逼要比直接烧煤来说,效果好的不是一星半点,它几乎不会产生废气,对改善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是大有裨益。
一些权贵富裕阶层在使用煤气炉和煤气灶后,也对这种新生事物极力追捧,并把它作为现代文明生活的象征,毕竟谁也不想自家漂亮的房子被煤灰熏得乌七八黑。
权贵富裕阶层都这样了,那些收入较高的中产阶级自然也要紧跟时代脉搏,赶一赶时髦,购入相应的煤气灶,极力把自己的生活标准向上层靠拢。
据商业投资机构的粗略估算,随着政府大力推广,煤气灶和煤气炉的生产销售数量应该能以每年8-10%的速度递增,这样将会使其生产成本和初装费逐步下降,进而再刺激这些产品销量的进一步上涨,最后使其成为齐国中产阶级以上家庭的标配。
嗯,城市当中那些多层住宅和公寓楼将会大量引进此类产品,使得煤气灶和煤气炉的安装及使用更加集约化和规模化,并促使其成本进一步下降。
这玩意,可比在楼道里使用煤炉要方便多了,室内环境也会更加清洁卫生。
煤气炉和煤气灶的兴起将使得蜂窝煤的销量开始下降,应该是大概率的事,必然也会影响相关蜂窝煤工厂的经营利润。
当年太祖皇帝时期,为了保护脆弱的汉洲大陆环境,曾专门颁行了一部《林木保护律》,严厉禁止人们肆意砍伐居住地周围及原始的森林,避免地方水土流失。
而为了提供生火做饭的燃料,汉洲本土几乎在每个县都建立了一家蜂窝煤厂,专门销售机制煤球。因此,现在本土的城市居民主要使用煤球来做饭、烧水--这也是城市主要污染源之一,成本并不比购买柴火贵多少。
而在广大农村地区,节俭的农人为了省钱,一般主要是利用收割后的农作物秸秆以及捡拾枯木杂草作为燃料,辅以少量蜂窝煤作为补充。当然也有少部分有钱的农民喜欢使用蜂窝煤以标榜自己的身份,这就另当别论了。
其实,说起来老天爷也是非常公平的,它给予了汉洲大陆贫瘠的土地、不丰的水资源和变幻莫测的气候环境,但它仿佛为了补偿这片土地的缺失,又为汉洲大陆赋予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令世人垂涎的金银矿,品位极高、储量甚丰的铁矿,以及同样储量巨大的煤矿,这一切都为齐国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煤炭,作为这个时期最为主要的工业燃料,已经被齐国利用到极致,从煤炭开采,到煤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