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力量布下陷阱。
最后,忽然发难……
类似的行动失利,或着受挫的案例还有很多,虽然情况各有不同,但都说明了一个问题。
在现代高科技的背景下,个人勇武依然重要,但越来越多的时候,已经无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了。
而科技的力量,日盛一日的得到凸显。
有人说,这是唯武器论。
任何高科技的东西,都是人造出来的,也是人在使用的。
科技不对等,并不能成为失败的理由。
我们的战士,可以潜伏在烂泥中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来躲避对方的红外热感侦查和卫星。
我们的战士,还能利用各种地理地貌,对各类型科技手段,进行规避和压制。
最终扬长避短,取得胜利。
这话……有道理!
但是,暂且不提战场环境有没有合适的规避条件。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一线战士了解敌人技术类装备特点的基础上。
你如果连懂不懂,何谈操作,又何谈有针对性的规避。
凭着坚韧的意志,能破解数字门禁,还是能关闭带有多重认证的安防系统。
做一个粗糙但真实的比喻,你或抢或偷的搞来一辆车,连启动键在哪儿都找不到。好容易启动了,又搞不懂档位该怎么挂。
被人打死了,敌人还得笑话你一句乡巴佬……
刘毅此时就觉得自己是个“乡巴佬”。
以他现在的综合能力,在面对资料中的很多任务环境时,都完全无能为力。
以前只想着让自己变得更强,枪打的更准、体力更好、拳头更硬,反应更快,就能去执行更加困难和复杂的任务。
现在看来,那些更加苦难更加复杂的任务,远不止是你潜行厉害,还能打就可以解决的。
不管是影视剧还是小说中,总会提到特种兵深入敌后,执行斩首任务。
可真实环境下呢?
一组高清智能监视网络,再配上一架无人侦察机,就能让你费尽心机选择的狙击位暴露无疑。
因为多个镜头的立体叠加后,在智能算法的比对下,电脑很容易就能在图像信息中,标注出来可疑的点位。
想避过这种分析,也不是不可能,你必须要知道系统的判定机制,从而才能做出有效的规避。
而且,不管是镜头的清晰度,还是判定算法,都是在不断更新的。
硬件参数提升,或是程序员的一段代码优化,就可以让你几个月甚至更久的针对性训练,变为无用功。
同样的道理,你的潜行技术再优秀,能欺骗和避开的,也只是肉眼,包括借助工具的肉眼观测手段。
在多角度立体化的战场监控网络体系面前,你的那套东西还有用?
如果监控体系中,再加上一个全区域微震动预警呢?
不要说什么这么先进的技术,不是经常能遇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