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电影通过时空的拼接,用安东尼的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病后一个虚幻与现实混淆的精神世界。
这种拼接方式放在小说创作中就是典型的意识流手法,也是林朝阳最为擅长的技巧。
在他所创作的《父亲》中,父亲叫老安,故事仍是以父亲老安为主角和主要视角。
住在燕京的老安患了阿尔兹海默症,但他性格倔强,而且高度独立,拒绝女儿的一切帮助。
然而,在女儿决定搬去香江后,老安面临着一项艰难的人生选择,是搬到养老院还是接受女儿帮他找的新护工。
在这个过程中,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时,老安开始怀疑他所爱的人丶他自己的思想丶甚至他的现实结构。
他仿佛进入了一场奇怪的时空之旅,错乱的记忆和时间线交织出一段段匪夷所思的故事,而一个个陌生又熟悉的人也让他陷入迷茫。
在小说中,林朝阳用老安不停的寻找自己的手表作为线索,串联起他从最初的记忆轻度衰退到严重退化,直到留存片刻记忆的全部过程。
同时,小说也还原了电影中不同时间背景下的三栋房屋的空间交叠,呈现出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迷宫般的生活装填和杂乱的记忆。
让读者在混乱的线索和碎片连接中剥丝抽茧,如同体验了一次患者扑朔迷离的生活处境。
直到读完整部小说,读者才能够终于完全读懂了所有的信息,感受到患病者的那种焦虑丶恐惧丶困惑和无助。
花了两天多时间,林海音和李士非终于读完了《父亲》,也读懂了林朝阳所写的故事,心中除了震撼,更多的是感动,
所有非线性的丶碎片化的丶毫无逻辑丶没有章法的笔墨,在老安从疗养院醒来时,都变成了阳光下的微尘,纤毫毕现,观者也顿时恍然大悟。
原来这一切都是父亲老安的病造成的,他忘了女儿丶忘了爱人丶也忘了自己。
林海音和李士非都是年过六十的人,对于小说中老安的遭遇更加感同身受,
为之动容。
两人看完了小说也没急着离开,反而饶有兴致的跑来跟林朝阳讨论小说情节《父亲》的故事结构太过巧妙,尽管图吞枣的看了一遍,但两人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了解林朝阳的所思所想。
「『手表』确实是个很重要的意象,贯穿始终,也暗示了老安努力维持的时空秩序逐渐丧失的无力感。」
「朝阳,你这棵树的意象用得太好了,尤其是老安彻底陷入记忆漩涡里痛心哭诉的那句「我觉得我好像所有的叶子都要掉光了」,写的太令人心碎了!
最后窗外老树在窗外随风摇曳的那个场景,描写的也很触动人心,把爱与失去的人生隐喻具象化的表达了出来。」
看懂了小说的李士非,对林朝阳的用心赞不绝口。
林海音也动容的说道:「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老安和女儿的那句对话,女儿说:爸,你病了。老安说:我只是老了。」
复述着小说中的对白,林海音眼圈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