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那一天不会太远(5 / 8)

小说:文豪1978 作者:坐望敬亭

必定榜上有名。

国际上不少知名作家将它誉为二十世纪少数几份真正重要的文学杂志之一,许多欧美国家的作家也都以作品能够登上《巴黎评论》或被《巴黎评论》访谈为荣。

林朝阳猜想,这大概就是伽利玛出版社对他拒绝了格拉塞出版社的示好或者叫诚意吧。

其实这也是林朝阳之所以会拒绝格拉塞出版社,而坚定选择伽利玛出版社的原因。

格拉塞出版社的版税条件确实要比伽利玛出版社给的优厚了一点,但伽利玛出版社却有着格拉塞出版社比拟不了的优势。

伽利玛出版社旗下拥有着《无限》《新法兰西》等几份颇具份量的文学杂志,之前没少为林朝阳摇旗呐喊,应该说是为林朝阳获得勒诺多文学奖提供了一定的帮助的。

就连伊桑·罗杰斯刚才所提到的《巴黎评论》也与伽利玛出版社有着很好的关系。

《巴黎评论》虽然名叫“巴黎”,但却是由一群美国人创办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诞生了“垮掉的一代”。

这些青年人性格粗犷豪放、落拓不羁,他们生活简单、不修边幅。

喜穿奇装异服,厌弃工作和学业。

拒绝承担任何社会义务,以浪迹天涯为乐,反对一切世俗陈规和垄断资本统治,抵制对外侵略和种族隔离。

这其中有一群家境优渥的青年,他们都是毕业于哈佛、耶鲁等名校的富家子弟,拥有着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艺术追求。

冷战的兴起导致麦肯锡主义在美国社会当道,使得这群人与美国的社会现实变得格格不入。

于是乎这群人聚到了一起,来到了巴黎,创办了《巴黎评论》。

在创办早期,《巴黎评论》的运营很艰难,他们没钱租办公室,只能借伽利玛出版社的两个空房间。

因而伽利玛出版社也与《巴黎评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哪怕《巴黎评论》编辑部早在七十年代便搬回了美国,但双方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交往。

林朝阳本来在欧美文学界并没有什么名气,现在有了勒诺多文学奖的加持,上个《巴黎评论》倒不是什么问题。

不过伊桑·罗杰斯少不得要动用一点人情,毕竟是临时起意的举动,需要《巴黎评论》方面的配合。

伊桑·罗杰斯以此来回报林朝阳对伽利玛出版社的坚定选择,也算是诚意十足了。

能够登上《巴黎评论》的“作家访谈”,也是一种对于林朝阳在国际文坛影响力的认可。

在伽利玛出版社待了一个上午,午饭后林朝阳又回到酒店接受了《文学杂志》的访谈。

次日,来接林朝阳的变成了待使馆的周秘书。

今天上午待使馆为他在巴黎师专安排了一场交流活动,下午则是一场单独的与在巴黎的中国留学生们的交流。

到了晚上,邹待使特地在待使馆为林朝阳举办了庆祝晚宴。

接着林朝阳又在巴黎游玩了两天,期间又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友情链接: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站点地图xml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nonameboo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cript charset="UTF-8" src="/static/js/m.js"></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