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向2000万册发起冲击(4 / 7)

小说:文豪1978 作者:坐望敬亭

是新时期以来国内文学商品的发展出现了偏差。

提到八十年代的文学,很多这个时期的读者、文学爱好者会想到什么?

《人民文学》《收获》《十月》《当代》《燕京文学》……

人们的脑海中闪过的一定是这些知名文学杂志的名字,因为八十年代的文学热潮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些文学杂志撑起来的。

其中的原因也并不复杂,人道洪流带给中国文学界的灾难是深重的,那段时间里中国的文学创作陷入了停滞,乃至是倒退的境地。

作家群体青黄不接、文学作品质量堪忧、印刷纸张短缺、政策风向不明朗……七十年代中后期中国文学界要面对的问题是复杂的。

但在这个时候,能够完美应对这些棘手问题的载体——文学杂志崛起了。

背靠大型出版社不需要担心印刷纸张和政策的风险,人道洪流前便名满全国,拥有吸引众多投稿者的名气,编辑能力出众可以高效率的筛选和培养出有潜力的作者。

文学杂志的崛起看起来顺理成章,但这些杂志的崛起在催生文学热潮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作品的传播。

因为八十年代的绝大多数文学作品在出版之前都会在文学杂志上发表一遍,这样做固然会增加作品和作家的知名度、影响力,但也削弱了读者对作品出版后的购买欲。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出版物的价格相对于人们的工资收入来说并不便宜,甚至可以说是昂贵。

既然在文学杂志上能够看到大多数优秀的、知名的作家的新作品,那就没必要再花钱去买出版的那份了,除非是喜欢到不行的作品才有可能再多花一份钱。

因而我们就会看到八十年代文学界的一个有趣的现象。

许多知名文学杂志每期的销量都是几十万份、上百万份,但等那些刊登在其上的作品独立出版后,往往就很难达到这个水平了。

你可以说读者可能是冲着杂志的名气去买的,但问题是杂志的名气和销量也是作品带来的。

而这样的现象并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

林朝阳是少有的能够打破这种现象的作家,早几年在国内各大文学杂志之间,他有个“林百万”的名号一直在流传。

所谓“百万”不是指稿费,当年林朝阳可还没拿到百万级别的版税呢,而是指哪家杂志如果能够刊载他的新作,当期销量便可以轻而易举的突破百万份。

一开始还有人不相信这个事实,可随着和林朝阳合作的杂志越来越多,这个事实被不断验证。

尤其是1983年《渡舟记》和1984年《闯关东》在《花城》的发表,可以说给中国的各大文学杂志带来了一股巨大的震撼。

其中尤其是《闯关东》,单期超300万份,创下了中国文学杂志行业神话一般的销量,也带动了《花城》杂志销量和影响力的整体上扬。

那一年,《花城》在读者当中的地位堪比《人民文学》与《收获》。

可惜的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友情链接: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站点地图xml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nonameboo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cript charset="UTF-8" src="/static/js/m.js"></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