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有品茶宴一说,但实际上是借着品茶的名义,集齐一些文人雅士切磋交流,是雅宴,并庸俗的吃酒玩乐。</p>
通州赈灾一事,事关重大,如今虽由瑞王的人出面赈灾,楚胤依旧心系此事,捷报内容他瞧过,说得过于轻巧,为让圣上安,报喜不报忧也未可知,但若真按照他办法安置流民,平定流民一事也指日可待,许是他忧虑过度。</p>
楚胤心中想着此事,周景臣突然发问,他略顿片刻,才想起家中帖子来。</p>
周景臣不等好友回答,又道:“三皇子把我家的妹妹们都邀请了过去,甚至连那些表妹都不放过,陆音就算了,好歹算是老夫人的亲戚,林家姊妹他都邀请了,如此大费周章,难不成他看上林家姊妹了?”</p>
周景臣是看着楚胤说这话的,所以仿佛看到了楚胤神色有异,可等细看去时,又看不出什么端倪来。</p>
楚胤道:“他中意的是陆姑娘。”</p>
周景臣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陆表妹容姿虽比不上林家姊妹,但也自有长处,俗话说,各花入各眼,武安侯家的,城守尉家的去林家提亲,三皇子中意陆姑娘,看来我家表妹们今年将各有去处了。”</p>
楚胤并不想与周景臣讨论这种与女儿家终身大事有关的话题,略微拧眉:“婚姻大事,乃父母命媒妁言,你一外人,言三道四作甚?”</p>
周景臣只知失言,忙道:“这无外人,一时唐突,该打,该打。”</p>
“不过话说回来,你也莫要同我说什么父母命媒妁言了,旁人需遵守的规则,你又不用,否则你何以单身至今?我就不信,老太太未曾拿你八字去问媒,想必也有选出合适人选,但必定被你拒绝了吧?”</p>
楚胤不接此话。</p>
周景臣就知道自己猜对了。</p>
楚老夫人再宠爱孙子,眼看着到了成家年岁,又是在战场上过日子之人,婚姻之事更应比别人急才对。</p>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纵然日后有什么差池,有个后也对得起列祖列宗了。</p>
楚老夫人的确是有人选,也给孙子看过,奈何孙子说什么不好耽误人家,日后就算他有什么不测,也早已安顿好家中一切,劝老夫人莫要忧心。又说如今家人已成为他战场上之牵挂,无需多家人口。</p>
老夫人本也没有强迫之意,话说到这份上,她也歇了这份心了,与后代比起来,孙儿意愿更重要,倘若不是心中所喜,又谈什么幸福?</p>
人活一辈子,到头来才知道活得开心才最重要。</p>
楚老夫人当年做的最正确一件事,就是同意儿子娶了心上人,后来虽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但儿子短暂的一生,在感情一事上获得的幸福,是很多人一生不可求的。</p>
周景臣也不在这个话题上多做讨论,只道:“言归正传,三皇子请帖已下,明日我说什么也得去,你与他的交情,少不得也要去坐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