汁快要把脑子掏光了。</p>
寄情的诗句……寄情的诗……林幻苦思冥想了一番,突然就想到了,提笔写了起来。</p>
很快,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跃然纸上。</p>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p>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p>
此诗句不但寄情,还是秋天所作,不能更符合了。</p>
大家见她又这样快做出诗句,都惊得眼睛都快瞪出来了,真是个有本事的?</p>
不可能,一定是巧合!</p>
考官也这样以为,所以,很快又出了新考题。</p>
而前面两位连第一个考题还没做出来的,可以继续做第一个考题,又或者在后面考题中,觉得哪道题更容易发挥,就做那一道。</p>
反正是比作诗数量和质量,不一定按照顺序做。</p>
另一个考官思索片刻,道:“我前几日去寺庙烧香,那寺庙坐立于半山腰上,碰巧那日山间云雾缭绕,颇给人一种高耸入云的感觉,十分神秘,叫人心神向往,又心生敬畏。以此意境,赋诗一首。”</p>
真是一题比一题难的感觉。</p>
林幻不知道其他两位听了什么感觉,反正她听了头都大了,脑海中迅速筛选着合适的诗句。</p>
寺庙?高耸入云?</p>
是什么诗?什么诗?</p>
有了。</p>
林幻提笔,一首李白的《夜宿山寺》出来了。</p>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p>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p>
李白这首诗,完全是符合了考官意思,林幻再次完美交卷。</p>
考官们面面相觑,已经顾不上另外两个了,紧接着又立刻出了第三题。</p>
“现场来一首离别诗!”</p>
林幻想到了高适的《别董大》</p>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p>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p>
……</p>
陆陆续续,前前后后,一共考了林幻二十多首诗句,最初都是考官出题,到了后面,就连太子和瑞王都忍不住出来出题。</p>
林幻全数作了出来。</p>
如果说一首两首是巧合,三首四首是运气,那么五六七八九十……呢?</p>
林幻的本事,不光是让出题的考官惊呆了,让在座的观众惊呆了,太子和瑞王都不由得长大了嘴巴。</p>
台上其他两位考生都想哭了,人家一女孩子一口气作出了二十多首诗,他们才勉强写出一首!</p>
好在考官也没忘记掉他们,知道他们作出了诗,也拿去点评了,最后定出了最终的前三甲。</p>
毫无疑问,“林瑜”第一,程锋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