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诸侯,我们共同起誓,永为汉臣。
可是今日的明公还是汉臣吗?!”
停顿一下,荀彧眼眶变得湿润起来。
愤怒的质问道:
“司空不够、丞相不够、魏王也不够!明公想要的是什么?
一步之遥,一步之遥!”
荀攸和曹子悠身后的文武大臣纷纷低下头,不敢直视荀彧愤怒的目光。
曹子悠摇头回应道:
“令君这番话,说得我好汗颜。
如若如令君所言,真有一步之遥,你我相行这么久。
令君,可否还愿与我同行?”
荀彧身躯颤抖起来,强撑起身躯站起身。
对着曹子悠遥遥一拱手。
“平乱锄奸,臣可与明公并肩。
封王拜相,恕臣,不能再与大王同行了!”
说罢,弯下腰,久久不能直身。
曹子悠站起来,苦笑道:
“好,好,令君爱重我,我怎能不知。
我原本以为,你我相交相知这么久,是可以倾心托付的。”
荀彧沉重的说道:
“明公知臣,臣,亦知明公。”
接着,跪倒在地,重重的对曹子悠行了一大礼。
然后站起身,缓步倒退到门口。
再对曹子悠深深鞠了一躬。
曹子悠大喊道:
“若我贪慕虚名,觊觎天下,何待今日?
若大汉没有我,称孤道寡的不知道有多少人!
你说我想要一步之遥,好,我告诉你,我就是要跨过那一步!”
房间内的众人纷纷跪下,不敢说话。
荀彧抬起头,感叹道:
“大王这是承认了?”
“不错!我打下来的天下,为什么不敢承认?
我能让天下百姓吃饱饭,穿暖衣,为什么不敢承认?
我能让蛮夷们明白,敢于侵犯我华夏的人,虽远必诛,为什么不敢承认?
我能让我华夏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为什么不敢承认?
荀文若,你只顾着看你的大汉天下,可曾看过大汉子民?”
荀彧握紧拳头,依旧无法说服自己。
曹子悠疾步上前,死死的盯着荀彧。
“你告诉我,你更在乎椅子上的人,还是更在乎天下的百姓?!”
荀彧肯定的回答道:
“百姓!”
作为颍川大儒,荀子之后,荀彧也是读过圣贤书的。
孟子曾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意思是说,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轻。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应允的做国君,得到国君应允的做大夫。
只不过在荀彧的观念中,天下百姓顺应的是大汉,天下正统理应是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