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周,你盲操怎么这么准。”姜主任愕然问道。</p>
“手感。”周从文一边开始下导管准备造影,一边回答道,“髂动脉分叉的位置血流速度不一样,这种事儿没法说,做多了你就知道了。”</p>
姜主任哭的很伤心。</p>
被一个毛头小子鄙视手术量,到哪去说理!</p>
虽然有些错愕分神,但姜主任早已经习惯了周从文的种种神奇,他做好一名助手应该做的事情,第一时间连接高压注射器。</p>
随着周从文做了一个手势,开始注入造影剂。</p>
术中腹主动脉造影见肝动脉自起始处全程充盈缺损,无血流通过,血栓形成。</p>
果然!</p>
肝动脉被堵住了,而且堵的很彻底。</p>
眼前的情况和冠脉血管的溶栓治疗还不一样。</p>
肝移植手术吻合的血管在术后3天的时候还处于水肿期,动作稍微粗鲁就会出大问题,这不是技术水平问题,而是原则问题。</p>
没办法取栓,那只能进行溶栓治疗。</p>
肝动脉开口处置管,经导管脉冲式推注尿激酶50万u。</p>
姜主任能看到周从文置管的位置相当精准,距离肝动脉吻合口只有不到1cm的距离。</p>
溶栓导管几乎是顶在栓子上推溶栓药,这种骑脸操作姜主任可不敢。</p>
稍有不慎,肝动脉吻合口就要被碰到,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p>
这也是他不敢操作的原因。</p>
一个不小心,手术就得呲,接下来急诊剖腹探查,患者都有可能死在手术台上。</p>
但周从文艺高人胆大,竟然敢把溶栓导管摆在距离吻合口这么近的位置,骑脸操作,姜主任很是佩服。</p>
“小周,你这介入手术做的,我看一次就惊叹一次。说实话,从前我不相信天赋,手术么,木匠活,做多了再笨的人也会做。”</p>
趁着溶栓的间隙,姜主任感慨的和周从文说道。</p>
“哦,这倒是。”周从文也不客气,淡淡说道,“你们这一代人没赶上好时候。”</p>
“……”姜主任听周从文这么说,并没生气,而是长叹一声。</p>
道理很简单,介入手术进入国内、医院能买得起dsa机器并且有相关耗材,是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的事情。在那之前,医院穷嗖嗖的,哪里敢想dsa机器的事儿。</p>
别说dsa机器,再往前推十几年,CT都还没普及。</p>
姜主任等医院进了dsa机器才开始学习的介入手术,也算是赶鸭子上架。但他很清楚自己年纪大了,已经过了最佳学习期。</p>
周从文说的是实话,而且他还有更难听的、更真实的话没说出来。</p>
“不过没事,做多了总会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