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间里,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手术成功的喜悦。</p>
只有技师一人开开心心的打开对讲器和里面沟通,询问需要什么画面。</p>
技师盼着早点做完早点休息,至于手术的难度有多高,做的有多精湛他并没有多在意,做多只是感慨一下,当做日后的八卦。</p>
而操作间里的其他人眼睁睁看着手术结束,都不约而同的保持沉默,各有所思。</p>
手术之前,大家都琢磨这台手术要做多久、难度有多高,但这种机高难度的手术竟然就这么波澜不惊的完成了,这才是真正无法想象的事儿。</p>
苗主任躺在平车上侧身看屏幕,这是他第一次见到一站式手术。</p>
他也做过一根血管搭桥手术,然后4-7天再做支架的分站式手术。</p>
分站式和一站式的区别不可同日而语。</p>
其中考验一个团队配合默契的种种难点苗主任大约知道。他只是想来看看,但万万没想到竟然看到了这样一幕。</p>
一站式手术对他的心灵造成的打击远超于循环内科年会看黄老新创的DK-crush术式。</p>
毕竟一个介入手术的术式再怎么高端,苗主任也只是感叹一下黄老天赋异禀,可以无视年龄以及技术壁垒的限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p>
但一站式手术他完全能看懂,却又看不懂。</p>
在懂与不懂之间,苗主任对黄老的崇拜已经不知不觉变成膜拜。</p>
技术水平是一方面,更让苗主任惊讶的是团队配合。</p>
老话说得好——手术不是一个人做的。</p>
黄老就算是牛逼,苗主任也承认这点,但一台极度复杂手术绝对不是他一个人能完成的。</p>
这台一站式手术做的极其漂亮、细腻,配合默契,仿若是一台精密机床,齿轮咬合严密,连一丝声响都没有,摩擦力已经降到最低。</p>
证明了一件事——黄老、周从文组建的团队已经成型。</p>
类似的团队苗主任也想有,甚至试图建立过,但最后都不及而终。</p>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想法,要把一堆各不相干的人凑在一起打磨成一个团队需要下大力气,而苗主任做不到这一点。</p>
可黄老……</p>
随便在鸟不拉屎的地儿划拉了一个关门弟子,就能完美配合、默契无间。</p>
这种能力让苗主任自愧不如。</p>
张友也沉默,眼神像是风中残烛,忽明忽暗的看着屏幕上的造影图像。</p>
世界外科手术大赛,张友一直认为是个噱头,是某一位外科圣手展示自己高超手术水平的平台。</p>
他对周从文参加世界外科手术大赛很感兴趣,但认为周从文的水平虽然高,但却只限于省内,最高不超过国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