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蓝玉的暗中观察(1 / 5)

朱启眉头一皱,说到:

“嗨,我问的不是什么称颂不称颂的事情,我问的是这辽阳的百姓是否吃得饱,穿得暖,有没有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之人啊?”

刘伯温笑着说起自己在外面所见:

“回殿下,辽阳的百姓,虽不能说完全吃得饱,穿得暖,但这战乱之后,大部分人,都还是活得下去的。

即便是那些流浪于街头之人,我军也已经安排他们,去做了一些苦力活,卖些力气换些吃食还是可以的。”

朱启点了点头,这些安排看来都已经落到实际上了。

刘伯温又说到:

“殿下爱民如子之心,老夫佩服至极。

我大明有殿下,实乃我大明之幸。”

朱启抬了抬手,说到:

“快别给我戴高帽子了,我既然是辽王,以后也要就藩辽地。

往后下半辈子没准就住在辽阳了,以后还得靠辽阳的老百姓们生活吃饭。

现在让他们好过些,以后我才好过些啊。

跟爱民如子什么的谈不上,互利互惠,互利互惠。”

刘伯温一愣,问道:

“殿下,靠的辽阳百姓吃饭?”

朱启手一摊,说到:

“我以后就藩辽地,每月可不能从内务府继续领钱了。

这辽阳就是我的采邑,吃穿用度,都要靠辽地的百姓养活了。

这辽阳百姓交的税,可不就是我以后的生活来源了,他们不是我的衣食父母又是什么呢?”

刘伯温还是头一次听到这种说法,以往都说当地的知县知府是父母官,辽王殿下,反倒是称呼起百姓为衣食父母了。

他不禁感慨说到:

“殿下真有古之唐太宗的风范啊,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这个道理啊。”

朱启听着刘伯温夸赞的话,也是有点不好意思起来,但他说的也确实是实话啊。

这明朝洪武年间,最大的特点就是塞王。

所谓塞王,其实就是类似周朝时候的天子与诸侯的分封制度,效仿春秋战国诸雄侵夺夷狄土地,实行“诸王靖边”的策略。

所谓“诸王靖边”,就是给秦、晋、赵、齐、燕、辽等十三个塞王,以极大的自主权。

这些塞王不仅拥有自己专门的卫所军队,在财务上,还有流官统计收入,但这些收入,大部分都会交给这些塞王。

有兵有钱,这些塞王的任务也不是在领地内享受的。

他们的任务,是侵夺游牧土地!

周朝刚开始的时候,即便算上天子加上诸侯的领地,也仅仅只是在黄河流域附近。

而经过数百年按的发展,领土扩大了数倍有余,靠的就是那些诸侯们不断的扩充领土。

朱元璋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要让十三塞王,主动打出去。

每年都会让这些塞王们,出去围猎,所谓围猎,就是去抢游牧的地盘。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友情链接: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站点地图xml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nonameboo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cript charset="UTF-8" src="/static/js/m.js"></script>